世界上有不少先天的小儿麻痹、低能、聋哑等等缺陷的不幸婴儿。
那么,这些孩子是否就与幼儿教育无关呢?不,幼儿教育对他们是同等重要的,甚至正因为他们生来的命运是那么不幸,才更需要早些发现他们的缺陷,给予相对的教育。
诚然,古谚:“有其父必有其子”、“瓜秧上结不出茄子”是有道理,子承父业的人也不少,但这不能说明人的成长就是靠遗传,而只能说明孩子成长的环境很重要。就是说,父母的兴趣、爱好、个性、职业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直接成了孩子的成长天地,他们在此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,久而久之,孩子也会发展到与父母相同的或类似的个性、爱好、特长,甚至于选择相同的职业。这才是“有其父必有其子”,“子承父业\\\"的道理所在。
如果把“有其父必有其子”的古谚,看成是血统关系的作用,那是十分不科学的,照这种理解,只能走向邪路。
另有一个方面必须高度重视,那就是有时有其父未必有其子,比如:医生的子女成了音乐家,研究文学的学者子女却当上了医生,就连农民的儿子当上高级领导,工人的孩子当上艺术家,高于子女成了阶下囚也一点都不稀奇。当今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几位音乐家和交响乐指挥家,他们的双亲和亲戚中,也大多是平凡之辈。他们的成功只能归根于幼儿良好的环境教育和自己的勤奋。
我们留意一下周围各个家庭中,不难发现有父母工作出色而子女成了“不肖子孙”者,其实这归根结底不是子女的错,而是幼儿教育和环境不良种下的祸根。反之,有些父母平平庸庸甚至窝囊透顶,而他们的孩子很成器也不少。就如人们所说的: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,这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子女天生优秀,而他们有幸能适应环境,可以说,不是鸡变成凤凰,而是鸡造成了能出凤凰的窝。
一个新生婴儿来时都是满脸皱纹,能力、性格在初生时都是相同的,由于各人环境不同,才发展成不同性格和能力的人。
有其父未必有其子,这是每一个年轻的父母必须引以为戒的道理,如果满以为自己如此优秀,孩子定会不错,就放松了为孩子创造环境和条件,那么到头来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,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。